技术标签:宅地权制度,海南,住房保障,房地产经济
产业分类:经济分类: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成果所属人:海南大学技术成熟度:中试阶段
是否指派:否计划转让金额:面议
合作方式:联系人:牛老师
联系电话:联系邮箱:niujj@ige-live.com
中图分类:F293.3
学科分类:790.47
成果类别:基础理论
成果水平:国内领先
研究起止时间:2007-01~2008-12
评价形式:评审
“城镇宅地权”的概念最早是由本项目负责人于2005年在研究稳定房价、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等课题的时候开始构思的,其核心内容是提出城镇居民应该在一定年限内按照一定建筑面积标准无偿享有住宅土地使用权(即宅地权)。“城镇宅地权”制度则是本项目研究团队在借鉴农村宅基地制度经验的基础上,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提出的城镇住宅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方案。 本项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以下内容: 1、城镇宅地权制度的规范设计及其对海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实施城镇宅地权制度,普通商品住房的需求者主要是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高收入消费者和其他投资者,城镇居民在有宅地权住房和廉租房作为居住保障的情况下,将迅速回归理性住房消费,不再成为推动房价大幅波动的市场力量,有利于政府调控并稳定房价、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并引导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构建和谐社会。 2、研究城镇宅地权制度对海南住房保障体系的影响。实施城镇宅地权制度,首先可以从制度上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其次,城镇居民可以无偿享有一定楼面面积的土地使用权,政府也可以加强调控住房开发利润的能力,住房成本可以下降30~40%左右,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促进社会稳定。 3、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构建城镇宅地权制度对海南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估模型。本项目研究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系统分析城镇宅地权制度对各有关政策目标的影响程度,构建科学的系统评估预测模型,并运用对该模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