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果转化>成果

中国热带海域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及机理研究

技术标签: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降解菌株

产业分类:经济分类: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成果所属人:海南大学技术成熟度:小试阶段

是否指派:计划转让金额:面议

合作方式:联系人:牛老师

联系电话:联系邮箱:niujj@ige-live.com

中图分类:X55

学科分类:570.50

成果类别:应用技术

研究起止时间:2007-01~2008-12

评价形式:验收

本项目是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0614,起止年月:2007.1~2008.12。 国外对于海水石油污染的修复研究以化学方法为主,但成本较高,且对于某些污染物去除不够理想,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损坏海洋生态系统,部分研究则以生物修复为主,但未见有应用;国内的相关研究开展较晚,主要以生物修复为主,但在热带海域特有海洋环境条件下的相关研究未有开展。 本项研究调查中国热带海域(以海南为主)石油污染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热带海域海水环境的独特性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株,开展高效石油降解菌联合降解石油的实验研究,对降解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拟找出热带海洋石油污染生态解决途径,为海南省日益壮大的石油产业及热带海域日益频繁的海洋石油运输业带来的海洋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依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 一、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海南省周边海域石油污染情况调查 2.高效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分离,筛选,鉴定 ①石油降解菌的富集; ②石油降解菌的分离; ③石油降解菌的筛选; ④测定分离菌株的石油烃降解率; ⑤温度,PH及营养条件(N,P)对菌株降解能力影响测定; ⑥高效降解菌株的鉴定。 3.高效石油降解菌联合降解石油的机理实验研究 ①供试降解菌选择条件; ②几种供试高效石油降解菌联合修复石油污染海水的初步研究。 4.海洋石油污染降解菌剂生产尝试 二、主要研究结果: 1.中国热带海域(海南省周边)石油污染情况调查 在进行的海南岛周边典型区域的海水石油污染调查中,发现目前海南岛周边包括一些渔港、码头海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没有超出国家标准(利用国标方法在误码率差允许范围内,未检出),基本处于安全水平,但在一些海水循环不畅的区域有明显的浮油。 2.海水中高效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 本次研究共从典型海域取样分离筛选出七株石油降解菌,经过降解实验发现,这些降解菌降解效果低于土壤中筛选的降解菌,平均降解效率低于20﹪,分析原因主要是优势降解菌主要生长在长期油污严重的环境,而海南岛周边一些有油污的区域海水循环相对较快,石油类污染物的存在可变因素较大,另外可利用的N、P等营养物质含量较微,从自然环境条件对降解菌的筛选来看远不及油污土壤的环境条件好。 3.多种高效石油降解菌联合修复石油污染海水的机理实验研究 从本次研究筛选出的七株降解菌中选出六株进行两两随机组合进行海水石油降解实验,结果发现多菌株联合降解石油效果并不理想(论文还在整理中),三组实验中,降解效率分别为11.5﹪、14.7﹪和17.2﹪左右,总体上看联合降解效果不如单菌株,其中第一组的两株菌的单独降解效率都要高于11.5﹪。分析原因可能是多菌株联合降解实验中,存在大营养物质的争夺问题,营养物质缺乏使得每种菌株的种群数量都达不到降解要求的级数,再加上一些元素供给不足,会导致菌株生长不良,这可能是导致最终联合降解实验失败的原因,关于这一推论,需要后续实验的验证。 三、此项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项目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研究成果得以实践应用,则应对中国热带海域(主要是海南省周边)未来可能发生的石油污染事件,就会具备一种与环境友好的生态修复技术,能够为中国热带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一种保障手段。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