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签:海南重要港湾,多环芳烃,贝类,分布迁移规律,生态毒理效应
产业分类:经济分类: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成果所属人:海南大学技术成熟度:小试阶段
是否指派:否计划转让金额:面议
合作方式:联系人:牛老师
联系电话:联系邮箱:niujj@ige-live.com
中图分类:X171.5
学科分类:610.10
成果类别:基础理论
成果水平:未评价
研究起止时间:2012-01~2015-12
评价形式:结题
项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洋浦湾海域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迁移规律及其对贝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31160126)”。针对海南重要港湾多环芳烃污染的现状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研究了海南重要港湾(海口湾、洋浦湾)海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发现冬季明显高于夏季;解析其来源发现主要来源于石油烃污染,以2环和3环占优势,包括Nap, Flu, Phe, Ace, Acy and BghiP等。评估其对近岸海洋环境潜在的生态风险,其污染已达到中等水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组学技术,探究了典型PAHs(苯并芘和芘)对热带优势贝类(马氏珠母贝和贻贝)的胚胎发育毒性,发现苯并芘主要诱导了应激、天然免疫及疾病感染相关的通道,而对抗氧化酶系统的毒理效应研究发现GST 和CAT对苯并芘胁迫较敏感,结果表明其毒理效应具有组织差异性和种间特异性;获得了与蛋白质消化,代谢、细胞凋亡相关的关键调控蛋白,获得了一批敏感的生物标志物,阐明了热带优势贝类对苯并芘和芘胁迫的分子毒理调控机制。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培养了博士生2名,硕士研究生9名。本项目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价值,能够为海洋环境中PAHs的早期预警监测及其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于保护和修复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